其余23个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
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截至2023年2月16日,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3%(图5-3)。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图4-2)。

江苏BF.7及其子分支和BA.5.2及其子分支基本持平。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三、住院诊疗情况(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三)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三)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
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6例,较峰值下降99.9%(图3-3)。再如科学研究服务业和金融业,大都对于学历有着较高要求,并且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较深的工作资历。
在19个行业大类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201506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151776元,金融业的150843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9倍、1.42倍和1.41倍。区域层面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当中,只有8个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整体水平,分别为上海79610元,北京77415元,浙江60302元,江苏49862元,天津48976元,广东47065元,福建43118元,山东37560元。事实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尤其是国家长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革,并不断取得累累硕果,各个央企国企整体上从治理到经营能力,再到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均有显著提升,继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不仅如此,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同样较大,其中最低收入的20%居民,其收入水平甚至还不到最高收入20%居民的1/10。
2 那么,月入过万的人都在哪里呢?其实不难想象,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与当地经济态势呈高度正相关,故而那些高收入人群通常都云集在北上广、江浙沪等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与前文的数据统计也是相吻合的。(付一夫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 断章取义 .content_biaoqian ,.content_biaoqian a ,.content_biaoqian a span{color:#fff !important;font-size:14px;}。

根据胡润百富发布的《2022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传承报告》,我国拥有千万净资产的家庭数量205.9万户。可以发现,只有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这三个行业里,就业人员每月平均工资才更有机会超过1万元,而其他行业的整体工资水平相对较低,除非在业内能做到特别突出的成绩,否则很难月薪过万。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依据收入水平的不同,可以将全国居民人数进行五等份分组。由于2022年的数据尚未公布,这里采用2021年的数据来加以分析。
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通过行业数据来找到这群人。这似乎也注定了,有资格进入到这三个行业并拿到高薪的,只有少部分人。其中,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9283元和20133元,折合成月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107元和1678元。不过话说回来,任何人都想要追求更高的收入。
还有22.7%的网民没有收入,约2.25亿人。(资料图片)近日,某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在一场路演中发表了这样的观点,随即引爆了舆论。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罕见,当下有很多年轻人都不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倾向于去选择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以此来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发展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斜杠青年,现已成为年轻群体的一种流行风尚和生活态度。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央企国企应该是朝九晚五、喝茶看报、收入平平的工作状态。
然而,你很可能不知道的是,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的总面积,仅仅占据全国的0.33%,哪怕再加上其他几十个发达城市的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也仅有5%左右。1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即人均可支配的月收入为3074元。比如前两年备受热议的我国还有将近13亿的中国人没有出过国,10亿中国人从未坐过飞机,5亿中国人还没用上马桶,就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分布结构,大体也呈现出类似的态势。虽然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得身兼数职,但若是时间和精力允许,多去尝试总归没有坏处。如此一来,我国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人群规模之庞大,很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而月入过万的人口数量,无疑更是少之又少,客观上也印证出,每个月想要获得1万元以上的收入,着实是不太容易。
3 至此,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考察,相信你对国人的收入状况已经有了一个系统性的把握。其实不用说1000万资产,就算月入过万在全国都绝对称得上是高收入人士。
那么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任何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都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知识储备、业务水平和各方面能力,如此方能保持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进而可以获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只要收入能持续提高,我们自然就更有底气去应对各种生活上的问题,无论是日常开销还是房贷车贷。当然,这些只是相对笼统的统计,平均数往往无法反映事情的全部,我们还需从结构上对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做一番深入考察。
从下图中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我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前20%数量的居民,2022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166元,折合每个月约7515元,大幅度领先于其他80%的人。中等偏下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分别为19303元和8601元,折合每个月为1609元和717元。
值得注意的是,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普遍要少于非私营单位。另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能说明问题。其实,当你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里,看惯了大城市里的商圈林立与车水马龙、听惯了经济大势与科技热点、穿惯了精致的套装或品牌、用惯了iPhone和MacBook,或许会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整个国家应有的模样。数据还暗示着这样的现实:我国仍有3亿多人不是互联网用户,这当中又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前者有些是依靠养老金维持生计,有些很可能还缺少最低的生活保障,而后者可能还在求学阶段,基本没有什么收入来源。
其余23个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位于第二、三梯队的中等偏上收入群体与中等收入群体,2022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397元和30598元,折合每个月约为3950元和2550元。
在上海,一个1000万资产的家庭,其实是一个穷人家庭。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5.3%,约1.5亿人。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这便意味着,全国面积95%的土地上发生的事情,是很多人都不曾看清的存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不过,这三个高薪行业普遍都具有较高的门槛和各式各样的问题。月收入在2001-5000元的网民群体占比为32.7%,约3.23亿人。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挤进央企国企去工作。
考虑到城镇非私营单位里多为央企国企,工资的差异似乎有些令人出乎意料。某种意义上讲,加入到斜杠行列同样是拓展更多收入来源、增加财富积累的一种方法,如果拿一份收入还不足以让自己过得更好,那么两份三份肯定会有大幅度改善。
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就是俗称的IT行业,其工作强度之大、时间之长可谓是远近闻名,近些年关于互联网大厂996的讨论屡见不鲜,诸如拿命换钱、内卷等问题也越来越不受欢迎。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我国现有近5亿户家庭,这便意味着1000万资产就已经超越了全国99.6%的家庭。
结合全国14亿人口的总规模,不难发现大,约有5.6亿人(中间偏下户和低收入户)的月均可支配收入在2000元以下,即便是收入最高的那2.8亿人(高收入户),其月均可支配收入整体上也没有达到1万元的门槛。先不管1000万资产的家庭在上海是什么水平,就全国层面来看,如此体量的资产规模绝对算得上是顶级富人。 |